第171章 借刀杀人(1 / 2)
夜色如墨,伸手不见五指,国师府深处的密室却灯火通明,弥漫着一股诡异而炽烈的氛围。
那张以“国师府特招能人异士”为名张贴的招贤榜,成了逃亡妖魔的救命稻草。短短数日,便网罗了一众“异才”——有从兜率宫丹炉下拼死逃脱、被三昧真火烧秃半个脑袋的“噬金鼠王”,一身焦黑皮毛下,绿豆眼中凶光不住闪烁;有号称打穿阿鼻地狱十八层才逃出生天的“九幽魔君”;更有剧毒无比的百眼魔君、阴森可怖的玄阴姥姥……
长耳定光佛端坐于莲台之上,莲台却隐隐散发着靡靡之气。他亲自“接见”这些新成员,面对众妖魔桀骜不驯的目光,面上笑意温和,眼底却冰冷如霜:“诸位能脱樊笼,实乃大智慧!入我欢喜教门,便得欢喜自在,结无边善缘。然……”
话音陡然转冷,密室中的粉红暖光骤然凝滞,化作沉沉威压。
“佛门净土,自有章法!欲得庇佑,需结法缘,立誓言!若有二心,天厌之,道弃之,欢喜……亦化嗔怒,叫你等永堕无间,不得翻身!可愿?”
他身后,一尊巨大的欢喜佛金身虚影若隐若现,似笑非笑。梵音与靡靡之曲交错回荡,凝成一股令人神魂颠倒又脊背发寒的力量。
噬金鼠王打了个哆嗦,鼠须颤得厉害:“愿!愿立誓!”
九幽魔君体内怨魂尖啸,似在抗拒,最终却化作一缕黑烟融入魔躯,闷声道:“谨遵法旨……”
其余妖魔更不敢违逆,纷纷在灵魂威压下立下恶毒誓言。契约成立的刹那,一丝微不可察的诅咒之力悄然烙印在它们本源之中。
至此,这批曾在三界兴风作浪的通缉要犯,终在欢喜佛“慈悲”而严苛的约束下,成了黑暗中一股新的力量。
京城,这座曾繁华无双的帝都,如今被诡异而压抑的气氛笼罩。“僧尼配婚充军”的诏令,犹如一块巨石砸入看似平静的死水,激起滔天巨浪,彻底撕裂了表面的平静。
这道晴天霹雳般的旨意,瞬间将僧尼世界推入混乱与荒诞的深渊。那些素日里清修度日的僧人尼姑,何曾想过会被卷入这等血腥事?谁又甘愿沦为朝廷的炮灰,奔赴沙场与凶悍的北蛮搏命?朝廷坐拥数十万大军,却对北蛮望风溃逃,凭什么逼他们这些方外之人去送死?年轻僧众更是无法接受,纷纷仓皇出逃,试图躲避这场飞来横祸。一时间,京城及周边寺庙十室九空,往日香火鼎盛之地,只余下死寂的冷清。
这一切,尽在柳不悔的预料之中。他设下的这条毒计,堪称一箭双雕:既借朝廷之手名正言顺地重创“灵山禅宗”与“西域密宗”,又直接动摇了两宗的根基。大乘佛教八大宗派、十八大寺院首当其冲,人员流失殆尽。藏地密宗虽远在高原,其在京城及周边的势力亦遭池鱼之殃,元气大伤。
长耳定光佛与巴札吽国师岂会放过这天赐良机?他们立刻派遣心腹弟子,高举“护持佛法,安抚信众”的大旗,堂而皇之地接管、吞并了大量“灵山禅宗”与“西域密宗”的寺产与信众地盘。欢喜禅一脉的势力,在这场混乱中迅速膨胀,如日中天。
另一边,北境战场。单于熊虽已撤军,响马寨上下却丝毫不敢懈怠。大当家吕有为心如明镜:北蛮绝不会善罢甘休,卷土重来只是旦夕之间。必须趁其两路大军尚未完全集结,果断出击,先发制人!务必歼灭其有生力量,挫其锐气!
他召集众兄弟,面色凝重:“北蛮铁骑虽强,却也非无懈可击。如今他们粮草短缺,士气低迷,正是我等主动出击、打他个措手不及的良机!”
数日后,响马寨精锐倾巢而出。趁着浓重夜色,他们在单于熊铁骑奔袭京城的必经之路上,选了一处险峻山谷设伏。居高临下,火铳轰鸣,连弩如雨,炸药声响彻天地!狭窄的山谷瞬间化为修罗场,北蛮士兵猝不及防,人马相践,死伤枕藉,阵型大乱,溃不成军!
单于熊惊怒交加,却已无力回天。拥挤的谷地中,当场毙命者近万。更致命的是,响马寨义军射出的连弩箭矢大多涂抹了见血封喉的剧毒,伤亡数字仍在急速攀升。他只得收拢残兵,如丧家之犬般狼狈逃窜。
次日黄昏,单于熊的残部终于与猿霸天、耶律平的主力会合。残阳如血,将草原染得一片猩红。耶律平眯起狭长的眼眸,打量着狼狈不堪的单于熊,嘴角勾起一丝意味深长的冷笑。
“大汗,”耶律平的手缓缓抚过腰间的青铜弯刀,“萨满巫师的预言,果然应验了。汉人的响马贼,比我们预想的更难缠。”
占据了猿霸天躯壳的妖神无支祁,狠狠灌下一大口马奶酒,酒液顺着虬髯滴落,假装大骂:“卑鄙的山贼!竟敢用毒箭暗算我草原勇士!”他猛地将酒囊掼在地上,眼中凶光毕露,“本将军定要血洗响马寨,将他们的头颅尽数炼为酒器!”